•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制动离合器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会新闻 » 正文

    中国摩擦材料及制动产品行业概况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7 17:05:46    浏览次数:1180    评论:0
    导读

    对于机车摩擦材料及制动产品而言,按照供应对象不同,可将整个销售市场分为 AM 市场(用于汽车零部件售后维修、更换及改装的售后服务市场)和 OEM市场(直接向汽车整车制造商或配套商供货的市场);按照地域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1 )国际 AM 市场概况 AM 市场中,用户是已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产品主要通过专业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改装厂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要求产品的生产商具备独特的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需求,同时具

     【中国摩擦制动材料网】对于机车摩擦材料及制动产品而言,按照供应对象不同,可将整个销售市场分为 AM 市场(用于汽车零部件售后维修、更换及改装的售后服务市场)和 OEM市场(直接向汽车整车制造商或配套商供货的市场);按照地域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1 )国际 AM 市场概况
     
        AM 市场中,用户是已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产品主要通过专业零售店、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改装厂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要求产品的生产商具备独特的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客户需求,同时具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
     
        国际 AM 市场规模与汽车保有量、汽车平均车龄和平均行驶里程等因素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根据 OICA(世界汽车组织)的统计,到 2014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12 亿辆,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的汽车保有量约占一半,且居民的行车安全意识较强,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在内的制动产品的更换频率较高,因此市场需求量较大;东南亚、中南美、非洲和中东等地区近年来增长速度很快。
     
        北美和欧洲市场对汽车制动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出于价格等方面的考虑,该地区的大型经销商往往倾向于从新兴市场国家的大型汽车制动部件企业采购产品;中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就刹车片市场而言,刹车片的国际 AM 市场规模情况如下:
     
     
        就刹车盘市场而言,刹车盘的国际 AM 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全球汽车保有量。2009 年至 2014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从全球整车保有量的发展趋势来看,北美地区、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汽车保有量比较稳定,而中国、中南美地区等新兴市场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因此,刹车盘的国际 AM 市场规模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我国作为主要的刹车盘生产国之一,刹车盘出口市场规模也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
     
        (2 )国际 OEM 市场概况
     
        制动产品的国际 OEM 市场主要由包括美国辉门公司(Federal-MogulHoldings Corporation)、日本日清纺株式会社(Nisshinbo Holdings Inc.,)、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oration)和德国泰明顿摩擦材料集团(TMD Friction Holdings Gmbh)等在内的国际大型制造商垄断,国内企业进入国际 OEM 市场难度较高。国际 OEM 市场对汽车制动部件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全球汽车产量,预计未来制动产品国际 OEM 市场将保持持续稳步增长。
     
        (3 )国内 AM 市场概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伴随着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国内 AM 市场迅速扩张。在国内 AM 市场,规模较大的经营企业包括德国博世集团(BOSCH)、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Holdings Corporation)、德国泰明顿摩擦材料集团(TMD Friction Holdings Gmbh)、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本公司等。然而国内 AM 市场仍处于尚不完全成熟的初级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且竞争较为激烈,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亟待进一步整合、开发。刹车片的国内 AM 市场规模的基本情况如下:
     
     
        国内 AM 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①随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制动部件 AM 市场蕴含了较大商机。2015 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 1.75 亿辆,这为制动部件的 AM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提供了基础。
     
        ②国内汽车制动部件行业的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具备为汽车厂配套的实力,难以获得欧美等国际市场准入,因此只能在国内 AM 市场凭借较低价格占据部分低档车维修市场。
     
        ③国内 AM 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影响整个市场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汽车制动部件行业正在逐渐由过去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服务和技术竞争,预计市场的集中度将有所提高。一部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及良好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4 )国内 OEM 市场概况
     
        汽车制动部件的国内 OEM 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产品及进口产品占据。主要包括美国辉门公司(Federal-Mogul Holdings Corporation)、日本日清纺株式会社(Nisshinbo Brake Inc.,)、德国泰明顿摩擦材料集团(TMD Friction HoldingsGmbh)等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近年来国内整车产量情况计算,假设每辆车需要 8 片刹车片,2009 年至 2015 年国内 OEM 刹车片市场情况估算如下:
     
     
        受益于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刹车盘 OEM 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国内刹车盘OEM市场需求量将与国内整车生产量保持同步增长。
     
        国内 OEM 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①目前,少数规模较大,质量控制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国内 OEM 市场份额。该细分市场的优势企业主要有两大类:
     
        A、与国际知名制动部件企业合资或外商独资的企业,由于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品牌知名度较高,且其外资股东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原本就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其在国内OEM市场上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B、从业经验丰富、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内企业,由于与部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或供应商存在稳定合作关系,以其质量、性价比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②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转变,每款新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正呈现出缩短的趋势,这就对整车厂商新车型的设计研发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消费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步开发是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共同进行产品试验的过程,国外这一合作体系相对较为成熟。由于受到开发实力及技术经验的局限,国内具备与整车厂商实现同步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较少。从发展趋势来看,零部件OEM供应商参与同步开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供应商的竞争地位。
     
        ③全球整车厂商在选择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过程中,大都有严格的质量体系要求和认证程序。通常情况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建立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可成为整车厂商的候选供应商;其后,整车厂商按照各自建立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各生产管理环节进行现场制造工艺审核和打分审核;最后,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并经过多次的小批量装车验证,才能进行正式量产和供货。
     
        ④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由于整车厂商对上游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供应的及时性、生产的规模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购建厂房、采购生产及检测设备、维持必要的库存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过程中均存在较高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汽车整车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国内外整车厂商往往占据一定的谈判优势,其信用期限较长,这也对零部件供应商造成一定的流动资金压力。
     
        ⑤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原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管理环节逐步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零部件供应商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向下游供货的持续性。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dlhqcw.com/news/show.php?itemid=6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2770158615@qq.com。
    0相关评论
     

    中国制动离合器材网-中国制动离合器材行业专业的网络宣传媒体
    Copryright (c)2019 www.21s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制动离合器材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301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2021030158号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1.73 M